五一特别献礼 | 致敬劳动者
劳动铸就辉煌,奋斗成就梦想!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一个向所有劳动者致敬的美好时刻。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最诚挚的敬意,推出这份五一特别献礼,聚焦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让我们一起走进市建投人的故事,感受劳动的力量,致敬每一位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者!
市城规总院 吴雪峰
吴雪峰,中共党员,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毕业至今一直在生产一线工作,十余年来始终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以匠心筑城,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保持着持续的创新精神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从参加工作时主要编制微观的详细规划开始,转向编制宏观性、系统性的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多规合一”空间规划,而后转向编制涵盖全域、全要素的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积极参与省自然资源厅建立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相关工作和市“十四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等,每一次转向都意味着他要在新起点继续加强学习和研究,也有力地激发、带动了院规划专业的创新和探索。
为顺应新趋势,推动院信息化、数字化改革,2022年至今吴雪峰再次转向投入建设院大数据信息平台的任务中,这项工作也列为市建投集团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促使平台贴近生产工作的日常需求,他和项目组成员深入摸透每一位员工的使用要求,围绕一线规划生产业务的实际需要,创建了较多非常规、定制化的应用场景。目前平台集成了约2600余个图层数据,扩展了40余个应用工具,搭建了知识信息共享库,为规划提供了便捷的生产、学习和移动办公等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形成了一个数字化展示南昌城市体征的窗口。平台的使用将有力地支撑实现市城规总院“为城市而谋、与时代共进”的责任与使命。
城建公司 张卫平
在南昌城建公司北二环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中总有个步履匆匆的身影——项目工区长、中共党员张卫平。面对项目工期紧、任务重、技术难度高的三重挑战,他积极主动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抢进度,组织队伍“见缝插针”施工,加班加点协调部署现场施工任务,忙到错过饭点已成常态。
项目建设横跨农田灌溉水渠,为不耽误春耕,他驻守一线统筹调度,带领团队在仅5天的有效施工期内,昼夜鏖战完成G5-G9五条主灌溉过水涵施工,用“城建速度”守护农田灌溉生命线,获各参建方高度认可。
从晨光熹微到夜深人静,他以铁肩扛起党员责任,用实干诠释青年担当。在五月的阳光下,这位扎根一线的“拼命三郎”,正以专业与坚守浇筑城市交通动脉,让青春在建设热潮中绽放光芒,成为新时代青年建设者的鲜活代表。
高速公司 孙运旗
新时代的奋斗者画像,印刻在那些日复一日奋力拼搏的时光里,在反复校准的仪表数据里,更在司乘人员暖心的笑容里,30岁出头的孙运旗就是这样一位有志青年。
作为南昌高速公司罗亭收费所站务的他,是收费所内公认的“多面手”。晨曦微露,在车流如织的收费站内,他那身着制服的矫健身影已忙碌多时,他穿梭在收费车道、监控室和办公楼之间,协调解决各类突发问题,额角的汗珠在朝阳照耀下格外晶莹。在安全生产方面,孙运旗更是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沉稳,设备上一丝一毫的锈斑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手把手教同事使用消防器材,讲解安全知识,待到深夜时,他仍坚守岗位,逐一对消防器材、用电设备进行复查,确保万无一失。
临近五一,是孙运旗和同事们最为忙碌的时刻,收费所各站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的坚守,诠释着“劳动最美 追光而行”,他用闪亮的青春和汗水追光前行散发的光芒,始终是身边同事学习的榜样。
基础公司 蔡如峰
蔡如峰是隆兴大桥(北二环一期)项目的一名技术员。每天清晨,他会到料场检查新到的钢筋,通过测量、敲击听声、触摸检查等方式,严格按照标准筛选合格材料。
在预制梁腹板钢筋网架前,这位技术骨干俯身审视每处接头,仔细检查钢筋焊接质量,紧盯每个接头的焊缝间隙和冷却前的状态,即使高温烫手也坚持现场检测。他用专业仪器反复核对钢筋骨架的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凭借多年经验预判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细微偏差,及时调整工艺。
五一期间,他坚守工地,高强度巡查焊接点和钢筋规格,收工前还会逐一复查当天作业内容,确保所有细节符合标准。那些被他精心雕琢的钢筋骨架,正以毫米级的精准编织着跨江长虹。这是坚守一线的劳动者,用智慧和汗水、勤劳和执着,铸就城市的建设!
城建公司 袁孝慈
袁孝慈,南昌城建公司北二环项目副经理,该同志入职南昌城建公司8年多以来,一直坚守在项目一线,从南二环昌南大道快速化改造施工工地到北二环蒋巷立交、扬子洲立交及一期北接线工程的建设现场,均留下了他挥洒汗水的身影,他认为作为一名施工单位青年职工,最重要的还是要沉下心来,投身一线向现场学技术、向工人学经验、向参建各方学管理。由于同时肩负工程部经理及安环部经理多重职责,他整日穿梭于施工现场,奔波于安全检查一线。同事们总说,想找他签字审批文件,去现场逮个正着的概率比在办公室等他大得多;工人们私下里更是对这位 “拼命三郎” 既敬畏又佩服,因为总能在第一时间看到他赶赴突发问题现场。因而鲜少在公司机关办公室露面,久而久之,机关同事调侃他是“常驻工地的双料管家” 。
在袁孝慈同志看来,施工项目是施工单位的生命,项目成功与否关系到公司的前途命运,尤其是在当前公司处于转变项目管理模式的关键阶段,必须带头扎根项目一线,加强技术创新与经验总结,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同时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项目团队力量,用项目成功实践为公司未来发展注入蓬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