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城市水治理新路径——南昌市城规总院联合主办第十四届中国给水排水研讨会
5月15日-17日,第十四届中国给水排水雨洪管理与水环境综合治理研讨会在南昌顺利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江西省人居环境研究院、上海城市雨洪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协办。
本次会议以“智慧、宜居、韧性”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 300 余位行业专家、政府代表及企业领袖,通过"理论+实践"双轮驱动模式,共商城市防洪排涝、排水管网更新、黑臭水体治理等核心议题,助力城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
聚焦前沿议题,共谋发展蓝图
会议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城市排水防涝与水环境治理的核心任务,设置主旨报告、专题研讨、技术展示及项目参观四大板块。南昌市城规总院作为东道主及主办单位,深度参与会议组织并分享了多项本地实践成果。
前沿分享,凝聚治水新智慧
南昌市城规总院副院长欧阳锦在开幕式上表示,在城市化进程加速与极端气候叠加的背景下,水环境治理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命题,是守护城市韧性的“必答题”。
(1)系统思维破解治理难题
南昌市城规总院副总工李晓莉以《乐平市主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厂网一体化》为例,提出南方水网城市治理需运用“五步法”系统思维,统筹黑臭水体治理与污水提质增效,强化部门协同与绩效考核。她强调,快速城镇化下的水环境污染治理,需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执行形成闭环。
(2)内涝治理的统筹之道
南昌市城规总院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邹志华在分享《南方水网城市内涝治理实施方案与实践——以丰城市新老城区内涝治理为例》时指出,南方城市内涝治理需打破防洪排涝与管网排水的体系壁垒,通过综合统筹制定更科学的治理方案,避免“头痛医头”的碎片化治理模式。
(3)行业专家共献良策
会上,多位专家围绕防洪排涝、智慧水务、海绵城市等领域分享了前沿技术。例如,智慧水务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实现管网动态监测,海绵城市通过“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提升城市雨洪韧性,为水治理提供了多元化解决方案。
实地观摩,见证治理新实践
作为会议亮点,参会人员实地参观了由南昌市城规总院设计的红谷滩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及鱼目山体育公园,近距离感受南昌水治理的落地成果。
红谷滩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以集约化布局、智能化运行和生物除臭工艺,实现了用地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尾水回用系统更将水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成为江西省唯一同时获得“国家绿色低碳标杆厂"“双百跨越“社会化标杆厂的污水处理项目。
鱼目山体育公园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通过红谷滩污水处理厂尾水塘生态补水,形成"污水处理-生态补水-景观提升”的水循环体系,既保障了水生态稳定,又打造了集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市民公共空间,彰显了治水工程与城市品质提升的深度融合。
展望未来,开启生态新征程
本届研讨会不仅为行业提供了技术交流与经验共享的平台,更彰显了南昌从“治水"到"智水”的转型决心。随着”十四五"规划与双碳目标的推进,南昌市城规总院将继续发挥技术优势,推动”智慧水务”与”生态城市”协同发展,联合多方力量探索城市水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推动治水事业向“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更高目标迈进。